今天介绍两个经典的方子,一个是治疗心悸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56)

特别说明,文中中药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经考古人员考证,汉代中药半斤为克,一两为15.克,我们实际运用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缓急轻重,按一两=3~16克进行换算。汉代一斗为现代的毫升,一升为现代的毫升。

治疗心悸经典方

临床上我治疗心悸发作,最喜欢用的方子就是“桂枝加桂汤”,我非常喜欢用这个方子来加减。

“桂枝加桂汤”在古代是治疗“奔豚病”的基础方。

什么是“奔豚病”?

你可以在脑中展开一幅画面:一个滑溜溜的海豚,从水中跳出来,迅速向上飞跃。

这个病发作时,患者心下就有仿佛有海豚向跳一般,有强烈的悸动感,气上冲胸感,烦躁不安感。

这个古老的病,相当于现代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神经衰弱,假性癫痫阳症候发作,急慢性胃炎,癔病等出现“心悸”症状时。

这个方子中,桂枝的剂量是比较大的,大家可以看看《伤寒论》中的记载: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论第条

这儿说的是治疗心悸的经典方。

那么预防心悸的经典方呢?

预防心悸的经典方

预防心悸的经典方,比这个方子还要小,是苓桂术甘汤的一个变方,它叫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就是把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换成了一个水果:大枣。

我们看看原文,和“桂枝加桂汤”比较一下: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伤寒论第65条

清注意,在“桂枝加桂汤”中,原文写的“必发奔豚”,也就是说,这个方子适合用于“奔豚病”已经发作,患者出现了强烈的悸动感时。

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原文写的是“欲发奔豚”,意思是说患者已开始隐隐约约有悸动的感觉了,就如男孩子见到了美女,他的心开始1、2、3、4——准备砰砰砰剧烈跳动。

好了,这个时候,便可以使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子的组成、剂量、用法如下:

茯苓半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

上面四味,以甘澜水1斗,现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第65条

在这儿,茯苓用了比较大的量,半斤,换算下来就是今天的克。

大家知道,茯苓这个药若大剂量使用,最主要的作用是利水,特别是利肾水,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可以促进排尿。

而排尿后人体的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亦减少,促进利尿后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即容量负荷——这个方法倒是和现代医学用“速尿”减轻心脏负荷的方法类似。

当然,茯苓对于人体,作用是多靶点的,复合的,除了利水,它还有养阴的作用,安神的作用,这和“速尿”是完全不同的。

然后,又用了桂枝四两,桂枝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具有温阳通络,平复悸动的能力。

至于甘草,在这儿主要起到的补胃气和守胃气,滋胃津的作用。

最后,我们的水果隆重出场了,这个水果就是大枣——在这儿它和甘草一起守护胃气,补益胃的气津,同时它还有很强的安神作用。

患者悸动平复后,这个方子可减少剂量,按一两为三克,长期服用,调理身体,巩固疗效。

一个特别的水果

关于大枣我想多说几句。

大枣是中国传统的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味甘性温,能安中养脾,平胃气,补津液,治疗大惊,解百药。

这个水果,在《伤寒杂病论》中运用太广泛了,一共入方83次!

张仲景为何如此频繁地使用它?主要是因为它下面三个功效非常有用:

1、治大惊

大枣有非常好的平悸、止躁、安神的作用。

典型例子就是在妇人脏躁,歇斯底里,喜悲伤,欲哭时可以使用甘麦大枣汤。

2、守护胃气,滋补气津

大枣有护胃,补胃,滋补胃部气津之功,所以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剧烈的肃降药物时,或者用峻下药物时,必用大枣。

比如,在治疗咳喘的射干麻黄汤中,由于使用了款冬花,射干,紫菀等大量肃降药物,所以就使用了大枣七枚来护胃。

3、缓解峻烈药物的药性

大枣的这个作用,其实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由于大枣能够保护胃,所以为了避免峻烈的药物,例如大戟,甘遂,葶苈子,商陆等具有峻下药伤害胃气,导致患者一蹶不振,所以必须配伍大剂量的大枣来呵护脾胃。

更多精彩

?冠心病会有五个标志,出现两个以上,提示冠心病并发症已经形成

?得了冠心病怎么办?饮食宜忌要摸清!

?心悸是怎么回事?什么疾病可引起心悸

?冬季冠心病高发,冠心病更喜缠上哪些人?有没有你?

?经常呼吸困难小心冠心病?冠心病有哪些典型的具体症状

拂莎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孩子得了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jbjs/1144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17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