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杂病录17心悸气短,是心脏病


第17期

王某,男,36岁,包工头,8月16日来诊。

患者自述心悸气短,胸闷憋胀的情况已经有将近3年的时间了,医院的心电图检查为心率52次/每分钟,被诊断为心动过缓。

曾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等静滴,症状暂缓,但是反复发作。近日因工程紧迫,操劳过度,心悸加重并伴乏力。

8月9日晚,突然心悸胸闷,气促汗出,口干舌燥,畏寒肢冷,时欲大便,眩晕欲倒,医院抢救,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心率44次/每分钟,经吸氧、静滴(药名不详),住院数日后,心率始达到55次/每分钟而出院。最终为求用中药彻底治疗,前来诊治。

就诊时的症状: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口干不欲饮,畏寒肢冷(正值炎暑,身著夹克),大便3日未行,舌淡苔少,脉沉迟时结。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往期医案

医林杂病录16

熟知大禹治水的典故,你可知中医独有的“治水三法”?

上期答案

胡某,女,39岁,农民,10月16日初诊。

咳嗽气喘3天,咳嗽吐唾液、吐痰,痰白粘或黄,量多。患者自幼咳嗽吐痰,反复发作都没能根治,症状冬重于夏。近几年发病则咳嗽并作,呼吸气促,夜间不能平卧。

查体:双肺哮鸣音,呼吸音粗糙,心脏无异常。苔黄少津,脉数。

实验室检查:胸部正位X线:双肺透光度略增强,肺纹理粗乱;血常规:白细胞数目为12.4X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0%,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0%。

辨病:咳嗽

辨证:痰热壅肺

处方:麻杏石甘汤(答案非唯一)

方药:

生石膏30g、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浙贝10g、黄芪10g。

每日1剂,水煎服,共6剂,咳止喘平而愈。

(此案选自《国医论坛》;11(2):20)

医林汇解

患者咳嗽气喘3日,临床上辩证为中医的“咳嗽”。

从咳嗽气喘、喉中痰鸣,苔黄少津、脉数等为辨证的要点着手,反映出患者痰热壅肺,宣降失常的病机,所以药方用麻杏甘石汤,症状便可以得到纾解。

咳、喘多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为何用麻杏甘石汤进行治疗呢?

麻杏甘石汤的记载来源于仲景《伤寒论》,书中原文是这样的:“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

清代伤寒学家柯韵伯也对此条文进行注解说:汗出而喘者,是热壅于肺;无汗而喘者,热闭于肺……

所以无论有汗无汗,都可以用麻杏甘石汤。

据刘渡舟教授经验,用麻杏甘石汤治疗肺热作喘疗效甚佳,尤其对小儿麻疹并发肺炎而属肺热者,更有可靠的疗效。

而麻杏甘石汤的组成仅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中药。方中石膏辛甘大汗,能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麻黄能够宣肺解表而平喘;杏仁苦降肺气,止咳平喘,即能够帮助石膏沉降下行,又能够帮助麻黄泄肺热;甘草顾护脾气的同时,调和麻黄、石膏的寒温。

再者患者自幼反复咳嗽,咳嗽而喘,往往是本虚标实,但患者咳吐黄白粘痰,苔黄少津,脉数,都是一派热象,并没有表现出明显虚症,所以考虑正气未虚,痰热壅肺严重,所以加用黄芩清热泻火,浙贝清热化痰止咳。

---全文完---

围观

人物小传

年近半百开始转行学中医,后来的他成了一代名家

热文

解读伤寒07

总是午后发热,病因究竟是?

热文

腰间盘突出自测:3个症状都有,你的腰椎怕是病得不轻了

热文

既是寻常服用之物,又是医治大病之药,这味中药是?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文为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在文首标注作者与来源。

责编

后溪

校对

太渊

好学的人都点这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jbjs/1394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17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