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珠水拍长洲 风雨八十秋
虽然经历了80载风雨,整修后的黄埔军校校门风采照旧。
孙中山在军校开学典礼上。(资料图片)
第一期学生参加开学典礼。(资料图片)
黄埔军校学生进行刺术训练。(资料图片)
训戒
黄埔一期生 珠村秋点兵
“到黄埔去!”是那个时期的最强音。岁月如梭,但在南方这片土地上,对黄埔军校的一切记忆犹新;我们游走在城里,才惊觉黄埔军校留下的踪影竟如此之多。
第一期训练基地定在珠村
在广州天河区东圃镇,有一个静静的小村落―――珠村,这里隐藏着黄埔军校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军校第一期的训练基地就定在珠村,村民和黄埔军校的“学生军”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
80年前,在这个村落的大池塘边,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威武集结,精神抖擞地参加了他们的毕业考试。徐向前、蒋先云、李之龙、陈赓、蔡光举、杜聿明这些国共两党的一代名将,都曾慎重地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毕业演习。
听说,为争取当地农民的配合,黄埔军校的校领导们都很注意向村民表示友好。因此,村治疗白癜风的土方法民们和黄埔军校的学生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即便学生军们每次来操练都会踩坏山上的田地,但是宽宏仁慈的村民们一点都不在意。
北帝庙是考试指挥部
本日的珠村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北帝庙依然香火壮盛,而在80年前那段如火的岁月中,这里却曾是一个坚强的战役堡垒。在第一期学员毕业前夕,学校把毕业考试也放在这里进行,因而各学生队分别进入鱼珠墟和珠村里演习战术实行,教练部主任何应钦担负指挥,指挥部就设在村里的北帝庙。
村民星夜为学生军运送子弹
在东征战役打响之时,村民更是黄埔学生军的得力助手。1924年8月入校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修学之时正碰上了东征之役,因此他们是边上课边作战的。此时,村里的北帝庙又成了战役的军火库。
村里现年78岁的老人潘达棠告知,1924年7月上旬,广州市郊第二区农民协会成立,潘文治被推举为履行委员长,潘达棠的父亲潘国雄作为农民协会委员,星夜帮助黄埔的学生军运送过子弹。据悉,其时珠村北帝庙临时充当了东征军的军火库储备转运站,珠村的农民自卫军每天把守,并星夜将军火运送到吉山火车站再运往石龙、惠州,可谓为东征立下了汗马功劳。
寻常巷陌曾是黄埔生浴血地
长洲岛和周边东圃、天河一带,过去常常被用作黄埔军校学生实战训练、演习的场所。在许多不为人知的寻常巷陌中,都曾留下过军校师生的身影。黄埔军校正门的东面,曾是专用于军事训练的大操场。不过随着时间变迁,现在已挤满了密密层层的建筑群,难觅当时痕迹。
据一些老人回想,这一片原来是冲积沙地和水田,改成大操场后,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学生们摸爬滚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打、挥汗苦练的身影。
大操场也是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举行场所,1925年1月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也是在这里誓师动身。
瘦狗岭演习竟成“假戏真做”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李岚向介绍了一件趣事。1924年冬季,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结业之际,举行大规模野外演习,地点选在黄埔军校对岸,以鱼珠炮台作为演习出发点和露营地,向西经过石牌车站至瘦狗岭一带约十余千米。演习情节设定为:以广州市为根据地的“西军”,已占据广州东郊外的瘦狗岭和石牌车站一带,构筑了坚固工事,与学生军组成的东军决一死战。东军则假想西军行至石龙后,作战役搜索前进。
偶合的是,时隔半年后,恰在此地,黄埔军校教导团和滇、桂军遭受。敌人把前线指挥部设在石牌车站,也在瘦狗岭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企图用强大的火力封闭和消灭教导团。凭仗对地形熟习的优势,黄埔军仅用了3天时间便打垮了滇、桂军,大大缩短了战争的进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jbjs/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