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受害者自述我被老师骂ldquo


程少为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4395.html

距离李林(化名)的初中时期,时间已经过去20年,谈起20年前,34岁的她眼神是黯淡的。“不愿意去想,还是像噩梦一样。”在别人眼里最美好的年纪,李林却遭遇“噩梦”的原因,和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校园暴力”有关。

(网络图)

采访中,多名曾受校园暴力“折磨”的受害者,如今都已成年,但过往的经历,却像一道摸不见、看不着的伤疤,时时刺痛着他们的神经,甚至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轨迹。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唐文皓担任银川市部分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近年来,她和同事们一直致力于校园内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她发现,校园暴力事件中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作为未成年的他们,都是某些教育缺失的受害者。

丨最初伤害她的人是谁?丨

34岁的李林一直没有结婚,对于异性,从小的伤害让她再遇到男孩子时,就不得不“全副武装”起来。

“如果以后你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被打时,你会怎么办?”记者话音刚落,“打回去!用尽全力打回去!”李林说到“打”字时语调明显提高,但除此之外,她依然显得有些无措。

“上小学时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经常被同学欺负,那时大家都带‘小黄帽’,而我的帽子却一直被同学抢走,放在很难拿到的地方,他们把这种‘游戏’叫‘耍猴’。”李林说,由于父亲脾气暴躁,只要她犯错就难逃一顿皮肉之苦,她从不敢给家里“添乱”,加之父母经常吵架,因此她在遇到麻烦时也不敢吭气,生怕家里因她而爆发“战争”。事实上,比起小学时同学间的恶作剧,进入初中后,李林说自己的“噩梦”才开始。

“那时我比较胖,成了一些男生的欺负对象,突然被人拿书狠狠地砸头是最常见的,在学校走廊,莫名其妙被踹几脚,不认识对方是谁,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在班里,一些男生围着我,故意说一些很猥琐的话,还逼我听,我不敢反抗,只能忍着。”李林说,自己最怕的就是夏天,冷不丁就有一盆水从头上浇下来,“我越出丑,那些同学好像就越开心,围着我不停地笑。”

(网络图)

遭遇这些后,李林求助母亲,她轻描淡写地向母亲说起自己的遭遇,可母亲的回答让她再次觉得默默承受是正确的选择。

“我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是不是哪里没做好,同学们才会不喜欢我。”李林对老师也不抱希望,“谁会帮你?老师只求班里不出事,那些同学都有混社会的朋友,我也不敢。”初中三年,李林几乎每天都会被欺负,但她再也没有求助过任何人。

这些经历让她逐渐变得自卑、敏感,还有些讨好型人格,也让她从来都不联系以前的同学。

丨成绩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丨

小叶(化名)今年大三,回想起中学时期被欺负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初中时,班里有一名身材瘦小的男生,成了被欺负对象。据小叶回忆,一开始这名被欺负的同学还会反抗,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拳打脚踢,他妥协了。“他开始讨好那些打他的男生,可他还是被起了很难听的绰号,他的书每天都被扔得到处都是。”小叶说,自己也想过去声援一下,但被“警告”后,她退缩了。

“老师都觉得,只要成绩好,班里不出啥大问题,像这种事他们没必要过问。而且欺负人的同学校外都有社会上的朋友,没人敢惹。”作为班级里的学习委员,小叶曾和这些被老师们称为“差生”,被同学们看做“坏学生”的同学谈心,接触过几次后,小叶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其实并不‘坏’,只是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归类’,处处受到区别对待,班里同学也不愿意跟他们多接触。他们慢慢有些自卑、叛逆。”小叶说,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那时青春期的他们。

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重要?曾经被老师深深伤害过的小慧(化名)认为,校园暴力,不单单指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老师的辱骂也是一种“暴力”。

(网络图)

小慧告诉记者,自在初二以前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初二新来的班主任接管他们后,每周班会投票选出谁是班里最闹腾、最爱说话的同学,那时她便每次都会榜上有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即便我每天都不说话,班里依然会有人投我的票,说我吵闹了。所以最怕每周开班会,我想逃学。”小慧说,每次投票结果一公布,班主任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她“不要脸”,“这句话像刀子一样,让我无地自容,当时都想自杀。我给爸妈说过想转学,可是他们拒绝了。”小慧说,以后她总觉得在班里同学在嘲笑自己,就像是自己真的干了错事一样,最后差点连高中都没考上。

丨他只是施暴者?丨

小林(化名)15岁时因涉嫌抢劫、故意伤害被警察带走。此后的6年,他一直在反省,和父母的关系也逐渐缓和,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更是悔恨不已。

小林父母都是河南人,在他6岁之前,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河南老家。上小学后,跟着父母来到银川。由于父母每天忙于生意,小林一直由保姆看管。

“我想爷爷奶奶,无数次哭着求父母送我回河南,可是他们不同意,所以我从小很孤独。”小林说,父母从来不过问自己的学习,但每次零花钱却给得很及时。“我会请同学上网、吃饭,慢慢我发现有不少人喜欢跟我‘玩’。很享受这种被人围着的感觉,不再像以前那么孤单。”小林的这些“朋友”,有学校同学,更有社会上的闲杂人员,这些人几乎都“听命”于他,只要在学校看谁不顺眼,他一声令下,那人绝对被打得鼻青脸肿。

(网络图)

“我几乎每天都‘泡’在网吧里。到后来觉得上网不好玩了,就让我爸花一万多块钱买了一辆摩托车。”为了好玩,小林骑着摩托车,和朋友们一起实施抢劫,对象大多是一些在校学生。

小林至今忘不了,自己被警察带走那天,父母一脸惊讶,哭倒在地上的情景。

丨我第一时间报警错了吗?丨

小张是银川某初中三年级学生,不久前,她就亲历了一次校园暴力,但事后,学校领导的反应却让她和父母大失所望。

“我被同年级的几个同学打了,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被如此对待。”小张被几名同学围殴后,在第一时间没有找到老师的情况下,选择打电话报警,就在民警到达学校处理此事时,小张所在学校的校领导也闻讯赶来。

“没有问孩子的伤情,更没有试图了解此事,只是反问孩子为什么报警?为什么不找学校处理这件事。”小张的父亲说起女儿的遭遇至今气愤难平,他告诉记者,学校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学生身体和心灵上是否受到伤害,而只是在顾及自己的声誉,“就因为老师觉得第一时间报警是错的,学生也被这种错误认知所影响。我女儿一段时间内都不愿意去学校,她说因为自己选择了报警,被同学们嘲笑。可事实上,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她并没有做错啊。”

(网络图)

张先生认为,学生在学校遭遇校园欺凌或者校园暴力时,能够第一时间给孩子安全感的应该是学校,而学校也应该第一时间和家长联系,学生受到伤害时,应该第一时间带孩子进行检查,而这一切,在他的孩子受到伤害时,学校并没有做到,反而是孩子借手机通知的家长。在他看来,学校并没有重视校园暴力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学校都应该有一个积极地态度,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不只是“盯”着学校的声誉。

丨伤人于无形的“冷”暴力丨

事实上,除了肢体、言语上的一些暴力行为外,据唐文皓了解,还有一些校园暴力行为,也深深地伤害着未成年人。

“比如经常在女生中流行的‘冷’暴力,一帮女孩会拉帮结派,故意孤立班里的某个女孩,这种表面看不出任何伤害,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一种煎熬。”经历了校园冷暴力的孩子会有极大的心灵创伤和压力,60%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会在当事人内心留下阴影。校园“冷暴力”,发生于细微而伤人于无形。

“没有人和他们说话,更没有人和他们玩,甚至还会莫名其妙被取笑。”唐文皓告诉记者,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施暴者会通过网络,比如学生中比较流行通过贴吧、网络小站、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jcff/1592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17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