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有许多方剂的条文都有心悸的记载,如桂枝甘草汤证的“心下悸,欲得按”,真武汤的“心下悸”等,但是本篇专论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后世亦名复脉汤,可见该方之作用。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炙甘草汤主要作用于心脏,因此可以治疗脉搏的异常。
桂枝甘草汤证的“心下悸,欲得按”,
真武汤的“心下悸”等,
但是本篇专论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后世亦名复脉汤,可见该方之作用。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炙甘草汤主要作用于心脏,因此可以治疗脉搏的异常。在《伤寒论》中记载炙甘草汤的条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灸甘草汤方甘草4两(灸),生姜3两(切),人参2两,生地黄一斤,桂枝3两(去皮),阿胶2两,麦门冬半升大枣三十枚
”(《伤寒论》原文所载,与现代剂量不等)。《长沙方歌括》有炙甘草汤方歌:结代脉需四两甘,大枣三十姜桂三,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该方有几味重用之药物,为炙甘草、大枣、干地黄,其中甘草四两,为较大剂量,同甘草泻心汤之甘草用量同等,炙甘草张仲景多用于虚羸不足,能够和里缓急,清热解毒,岳美中老先生认为炙甘草能够“通经脉、利血气”之功能,载在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而大枣能够补虚,亦用于羸弱不足之证,《辅行诀》中在方剂后有加减之法:心内饥者加大枣。可见大枣对于心中不足有补充之作用,用于津液不足,如桂枝汤及桂枝汤加减方,小柴胡汤等方剂。干地黄《神农本草经》功能: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张仲景运用地黄亦有二两之重。
现代多认为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为:阴血不足,阳气不振。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因此谓之阴阳气血俱虚,因为气血阴阳之药皆有,此之所谓以药定方剂主治。但是从方剂的药物运用来看,可以分为人参、干地黄、阿胶、麦冬、麻子仁、大枣为一类,桂枝、生姜为一类。第一类为补充人体津液之不足,并且剂量较大,第二类为辛散之药品。人之津液在体内为阴,不能自主运动,但得气之推动,方能运行,气者阳也,中医认为辛能行能散,桂枝、生姜皆具有辛味,因此可以行大剂量补充的津液。
如果津液没有得到阳的辛散,人体的津液便难以化开。张仲景补充津液的时候往往都配合辛散药物,如桂枝汤的桂枝配白芍。有人质疑为什么人参是补充津液的药物,试看张仲景的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几条方证皆有口渴,津液之不足可见。而且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之功效。脉象为何结代,因为人体心脏之津液不足,不能充盈脉管。桂枝、生姜行补充心脏之液,并且通行脉道,定心脏之悸动。并且以清酒煎药,酒能通行血脉,使血脉行而心悸自止。而并非气血阴阳并补。
某男66岁,晨起突发间断性眩晕恶心,电话询问,医院就诊,既往体健,最近半月前轻微感冒症状未加治疗,最近出现上述症状,饮食睡眠正常,无其他不适,未大便初干,买三五不调而浮。舌苔薄白。心电图室性早搏二联率,予以炙甘草汤治疗
甘草20(灸),生姜15(切),党参15,生地黄50,桂枝15(去皮),阿胶10,麦门冬30大枣15水煎服日二次,三剂
头晕未在发作,原方继服。
干地黄配阿胶张仲景多用来止血,如胶艾汤、黄土汤,推断该方尚可能有出血之症状,因此有人亦治疗出血而伴有心脏症状的疾病,如月经过多而出现的心慌心悸。《金匮要略》中用炙甘草汤治疗肺痿,症状表现为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炙甘草汤证以一个虚损为主,主要表现为津液的匮乏,如发汗、大下、大出血、久病之后,主症心悸。脉象为脉结代。
秦立志
怎么才能治好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lcbx/1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