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指局限于特定的社交场合所出现的焦虑发作,既然是一种焦虑发作,就具备焦虑的表现。所谓的焦虑障碍就是指同时具备两类特点:
1、心情紧张、恐惧、害怕、不安,在社交恐惧中就会体现为害怕被别人注视,怕别人笑话、怕别人嘲笑,怕表现得不好被他人评头论足,怕不好的评价等;
2、除此以外还会有生理的反应,多半是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比如脸红、心悸、出汗、手抖、想去厕所,然后恶心、头疼、头晕甚至眼前发黑等。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既有心情的恐惧、不安、紧张,又有生理这一系列的反应,就称之为社交恐惧症。这种情况是在特定场合下才有,如果不需要在社交环境下,可以安然无事,没有任何症状。
社交恐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成长经历等都会诱发社交恐惧症,它的根源是患者缺乏对自我的认同感。具体如下:
①生理原因。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②心理原因。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③家庭原因。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良好的社交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④社会原因。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⑤思维方式。性格其实就是人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比如过分的完美主义者受到打击后带来的过分自身反省,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⑥性格原因。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针对社交恐惧症,行为治疗基本方法有两种:
一、暴露疗法。这需要自己有足够的勇气,也需要在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陪同下进行,如果没有控制好暴露条件而失败,就容易产生更严重的挫折感,造成更严重的社交退缩。
二、系统脱敏法。逐步扩大社交范围。增加社交自信和社交经验,当社交经验增多,便能在社交中相对从容,从而减轻对社交中不知如何应对他人的焦虑感。
也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社交恐惧形成症状,认知方面必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能逐步找到并清除掉这些不合理的地方,增加有效的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将对治疗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lcbx/1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