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中医称为“手脚厥逆”,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或瘀滞不通,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所致。有些年轻女性平日不注重保暖,加之过食寒凉、缺乏运动,易导致手脚冰凉等症状,如不及时调理,会引发失眠、心悸、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问题。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肾阳虚弱,手脚冰凉也很普遍,且易患感冒。
↓《方1.》↓
天气一冷,就会让人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得受不了。这种情况,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也就是一般所俗称的“冷底”或是“寒底”。手脚冰冷和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早起来做做运动,健走最好选择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双手顺便甩一甩,走上30钟,促进气血运行,全身就会暖呼呼,因为一早就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所以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也可以试试简单地爬楼梯、原地跳跃,活动20分钟
达到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工作40分钟后,最好站起来走一走、踏踏步,工作中也不时地动动手指、脚趾,皆可帮助血液循环。
↓《方2.》↓
鹿茸枸杞猪腰子汤
材料与用法:鹿茸10克,枸杞25克,猪腰2个(去内膜,切碎),然后将猪腰放入锅中,加生姜小炒至熟,与鹿茸、枸杞放入锅内隔水炖熟,调味即成(进食时可加半匙白酒)。每星期可食用一两次。功效为补肾阳,适用于因肾阳亏损而造成的头晕、耳鸣、疲倦无力、怕冷等。
↓《方3.》↓
泡洗老偏方:生姜水泡脚
生姜50克,热水适量。
将生姜切片,放入盆中,加热水漫泡5-10分钟后泡脚,热水以浸至膝盖处为最住。
驱寒祛风,舒筋活络。适用于腿脚酸痛、手脚冰凉等症。
↓《方4.》↓
中医认为,海带味咸性寒,生于寒冷海水中而禀抗寒之性,入肾经而有温补肾气之功,所以常食可抗冷御寒,被誉为“长寿食品”。海带富含钙、铁、碘。每克海带中含钙高达毫克,含铁高达毫克,充足的钙与铁可直接提高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提升产热量。每克海带中含碘毫克,高出成年人需碘量的许多倍。碘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从而加速体内组织细胞的氧化,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增加产热能力,有效缓解手脚冰凉的状况。
↓《方5.》↓
当归补血汤
除了桂枝温经通阳,还得有血来支持运转。这里,要给大家推荐当归补血汤。主要成分是当归和黄芪。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健脾益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的推动,血液才能运行;血液的运行,又需要气的不断鼓动。二者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方6.》↓
人参枸杞汤
材料与用法:人参、枸杞各25克,加入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滚后,再用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饮用。
↓《方7.》↓
桂枝汤
桂枝汤是一个经典药方,在中医古籍《伤寒论》就有记载过,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和风寒,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等,可以有效发汗解表,养血健脾益气。其实,和风寒感冒类似,恶寒、怕冷,只会流一点儿汗。凡是腿走路比较困难的患者腿也不爱出汗。这正是由于阳气不足,卫外的功能就会减弱。桂枝汤可以很好地发汗、解表、温经、通阳,让我们下肢的血管也进行开通、布散,起到濡养推动的作用。
↓《方8.》↓
姜丝爆羊肉
材料:羊肉切薄片,生姜切细丝
用法:锅内加油少许,入花椒、八角,炸出香味,入姜丝略炒,加入羊肉片翻炒,加入盐、味精,出锅时淋麻油即可。
↓《方9.》↓
肉桂4克,山楂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肉桂水煎20分钟,与山楂、粳米同时入锅煮成粥加糖即可食用。每日1剂,趁热服食(不食肉桂)
方中肉桂温中散寒,能扩张血管,使血液循环旺盛,疏通血脉;山楂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两者配合相得益彩,对由肾阳虚弱引起的手脚水凉、脚胃虚弱等症状效果较好
↓《方10.》↓
冬虫夏草怀山鸭汤
材料与用法:冬虫夏草15克,怀山20克,鸭1只。将鸭和冬虫夏草怀山放入锅内隔水炖熟,加点调味料即可。每星期可食用一两次。此中医老偏方的功效为滋阴补肾,适用于因肾阴不足而导致的失眠、耳鸣、腰膝酸痛、口干咽燥等。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lcbx/1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