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素问直解》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天气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所以,民间流传有“冬季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
然而,有些人却认为滋补品无副作用,盲目地把党参、当归、黄芪、三七、鹿茸等补品与鸡鸭、龟鳖等同煮食用。也有的中老年人偶感乏力、心慌时,总认为这是体虚引起,服用人参、当归、黄芪、三七、鹿茸、白木耳、阿胶等滋补品可以多多益善。时值寒冬,这种“进补风”又见盛行。岂不知,盲目进补,非但疗效甚微,反而会出现一些不良后果。例如常年服用鹿茸的人会阳盛阴衰;久服人参则会胸闷腹胀和消化不良;在感冒发热时服滋补中药,犹如雪上加霜,会使病情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进补也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辨。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季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年轻人以平衡阴阳为主,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其次,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
第三,不可一味进补,只进不出,而应补中有清,补中有散,清不伤津,散不耗气,使气血条达通畅,补益生新而不生滋腻瘀滞。
我有一位患者刘女士因工作压力大,晚上期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疲困,她认为自己体质差,自行服用人参、西洋参、参芪大补膏,其量又大,结果出现兴奋、烦躁,失眠更厉害了。其实,这种因工作压力造成的疲劳感,更多的属于中医的“气郁”,而非“气虚”,这是典型的“乱补”,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大家冬季进补方面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rhzl/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