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别让熬夜再消耗你的生命


————————————————

别让熬夜

再消耗你的生命

岁末年初,原本应该是喜庆欢愉的时刻

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却总在频频发生

生命的消失让人扼腕叹息,也不禁深思

明明是最鲜活的年纪,为何有如此结局?

————————————————

猝死就是突然死亡。世卫组织(WHO)的定义是,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这个“短时间”的定义并没有明确,有一说法是6小时,还有一说法是12小时到24小时之间。猝死的类型分为心脏性猝死、脑中风性猝死、肺源性猝死以及食源性猝死四大类型,其中心脏性猝死,也就是与心脏疾病相关的猝死,占整个猝死病例的80%以上。当下有一半以上的猝死者为中青年人,当患有一定的心脏基础疾病,再加上过度饱食、过度劳累、长期熬夜,或长期不吃东西,血钾偏低导致电解质紊乱,以及大喜大悲等心理应激状态,都有可能诱发猝死。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近年来,我国心梗患者逐年增加,并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年12月4日,国美电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岁员工在年终誓师大会期间猝死,家属称死者生前长期加班,4年来很少休息,“法医说他过度疲劳”;年12月29日,拼多多员工张某加班后猝死,年仅23岁;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因心梗猝死,年仅25岁;年1月5日,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飞机上因心脏骤停离世,年仅27岁...短短一个月内,热搜上我们能看到的就有4个年轻人因猝死永远的离开,这还只是猝死人群中的“冰山一角”……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要更关心健康方面的问题。

熬·夜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极大增加了我们的心脏负担。暴饮暴食、嗜烟酒、过度肥胖、频繁熬夜、缺乏运动等,这些致病的高危因素常给心脑血管带来过多的压力。时间一长,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不稳定破裂时,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急性心梗随即发生。

尤其是年轻人群体,都自认为身体好,不觉得自己会跟高血压、心脏病等有关系,所以即使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也不在意,麻痹大意的想法很容易让他们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

相关研究显示,每晚睡眠不超过5小时的人,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是睡眠6小时至8小时人的2.3倍。长期的睡眠缺乏带来的不只是秃头、爆痘、耳鸣,还有更可怕的是心脏痛,呼吸不上来...

熬夜对心脏的危害在于容易诱发各种心律失常,比如说“窦性心律过缓”。如果心脏每分钟跳的次数减少了,经过心脏的血流量也会减少,就会导致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就容易出现头晕、心悸的症状,有时候走在路上还会晕倒。年轻人的正常心跳标准是60次/分钟,一般不低于50次/分钟不算严重,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钟,不及时治疗危害很大!因为如果肾脏长期供血不足,身体内的毒素,以及水分无法从尿液中排出,发生心衰的可能性很大。

————————————————

睡·眠

————————————————

有的人认为晚上超过11点不睡就叫熬夜,也有的人认为一晚上通宵不睡才叫熬夜。但由于个体差异,到底多晚睡才算熬夜并无标准定义,入睡的具体时间点的早晚不能作为熬夜的标准。熬夜不单单是入睡时间过晚,而是指一个周期内睡眠不规律,比如睡觉时间有早有晚(某天10点,某天2点),睡眠周期紊乱(某天睡12个钟,某天睡5个钟)。无论你几点睡觉,只要保持固定的睡眠周期,相对稳定的睡眠时长,都不叫熬夜。比如,你一直习惯12点入睡,早上7点起床,那么不算熬夜。但是如果你一直习惯每天晚上10点入睡,偶尔有一天晚上超过12点才入睡,那么就算熬夜了。另外,假如每天少睡一两个小时,持续下来就会导致睡不够,属于慢性睡眠不足,也算熬夜。研究表明,连续两星期每天减少睡眠2小时和连续48小时不睡觉,都会降低大脑的认知功能,影响是一样的。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睡眠不足需要的恢复时间,要比通宵更多。因此,鉴定熬夜有两个标准:一是规律性,二是睡得够不够。怎样才算睡得够呢?人的睡眠有一个生物性的节律,也就是睡眠周期。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为两个时期,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这两个睡眠期交替出现,交替一次就是一个睡眠周期。按照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来算,一天晚上大约有4到5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的时间大约是90到分钟左右。国际睡眠医学会将睡眠阶段分为五个时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为了达到最好的睡眠效果,可以尝试记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觉和起床时间,打造规律的睡眠周期。控制在浅睡眠或者完整睡眠周期后醒来,会比在深睡眠状态醒来状态好很多。在深睡眠期间醒来,因为已经进入了熟睡状态,身体反应会变得迟钝,大脑也昏昏沉沉的,不利于起床后的其他安排。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睡很久也睡不饱”:其实只是起床时间不对。睡前洗个热水澡,喝杯牛奶,读一会书,听舒缓的音乐,都有助于安神入眠。选择在睡前玩手机的话,屏幕的蓝光会阻碍分泌褪黑素,反而越玩越睡不着。手机的电量耗尽可充满,身体的电量想要恢复到%却很难。重视每一个夜晚,每一次睡眠,活着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健康与快乐,身体健康才是一切的本钱。

1

END

1

人间飨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yfbf/1493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17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