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心慌


心慌,也称心悸,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心脏跳动不适的感觉。胸闷,是指胸部憋闷不适,时常感觉气不够用,轻者并无大碍,重者会觉得难受,好像胸口被压了一块石头,喘不过气,甚至呼吸困难。胸闷、心慌常被认为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的征兆,例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若胸闷、心慌是由这些病引发的,则应以治疗上述疾病来解除,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胸闷心慌主要是心电图、彩超等检查为阴性结果的一类症状,常被人们认为是心脏神经症或亚健康状态的这一类病症。

临床表现

心慌,常在情绪紧张或劳累时加重。

胸闷,常常感觉胸前被什么东西紧紧裹住。或呼吸不畅,总是感觉氧气不够需要吸氧,且吸氧能改善症状。

心前区痛,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的发作与体力无关,多数在静息状态下发生。疼痛性质常为刀割样、牵扯样。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通常时间较长。

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失眠、多梦、焦虑、食欲不振、头晕、手足发冷等症状。

这类胸闷、心慌患者以中青年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为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可能因为更年期是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影响到肌肉,目前还暂时没有证据。

辅助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CT未见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必须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

病理变化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或营养这些神经的血管穿梭于肌肉间隙,或行于肌肉表面。胸壁肌肉的病理性紧张若是影响到这些血管、神经,那么支配心脏和血管的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就会发生紊乱,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就有可能会产生胸闷、心慌等症状。

因此,如果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膈肌等组成胸壁的这些肌肉产生病理性紧张,胸部就会有一种憋闷感,产生胸闷心慌症状。

所以这类胸闷心慌的直接原因则应该是相关肌肉产生了病理性紧张,而抑郁、焦虑等这些表现可能继发于长期的胸闷、心慌引发的担忧。

治疗

综上所述,治疗前需病人做心血管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若为适应症,则找到相应产生病理性紧张的相关肌肉,解除紧张,则可快速缓解症状,解决病人痛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jbjs/1980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17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