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5051条,尺脉微迟不可以发汗,


50,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为病在表,脉数可能是表热证,也可能是患者气血虚。既然是表证,不管是表热证还是气血虚的太阳表寒证,表邪都应该汗出而解,汗解邪散,则疾病自可痊愈。仲景这里用的是“汗出而愈”,并没有说用什么方子发汗,所以可以是辛温解表法,也可以是辛凉解表法,还可以是患者自汗而愈。

如果反而用泻下法治疗,误下损伤了身体正气,患者出现身体沉重、心慌心悸的,就不能再用发汗法治疗。身重大多是体表有湿的表现,但是我认为泻下法不会使人产生表湿,所以此时的心慌心悸和身重,都是正气亏虚的表现。这时,应扶正补虚,使正气充实,津液自和,就能自然汗出而病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病人尺部脉象微细,这是里虚的征象,所以须待表里正气充盛,津液自和,便能自然汗出而病愈。

51,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脉象浮紧的,是太阳伤寒证的脉象,照理应当出现身体疼痛等太阳伤寒见证,宜用发汗法来解表祛邪。如果尺部脉迟的,则不能发汗。为什么呢?因为迟脉主营气不足、阴血虚少,发汗会更伤营血,引起变证。

这条有个问题,人体的寸、关、尺三部脉,节律一致。尺脉迟,寸脉和关脉也应该是迟脉,仲景为何强调尺脉迟呢?通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可知,仲景的诊脉法寸脉和浮取候表,尺脉和沉取候里。这里的尺脉迟,是为了强调患者里虚。

刘渡舟

以上两条,一条是迟脉微,一条是尺脉迟,病机都是正气不足,都不能发汗解表。仲景没有给出治疗方剂,刘渡舟和胡希恕两位老师都认为可以用小建中汤扶正,或者用新加汤扶正解表,这些都是符合医理的治疗方法。

这两条条文告诉我们,正气不足不可以发汗解表。这正是仲景一贯的注重人体正气,利用人体正气祛邪的学术思想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jbjs/224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