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被人欺负了,没有去寻求帮助,也没告诉家里人,自己一个人默默扛下,感觉说出去丢人,后来就出现轻度焦虑抑郁病症了。
后来总算走了一点出来。病前我就是焦虑抑郁性格,但算不上病症不影响生活。以前根本不懂疾病相关知识,好多年后才算了解一点。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年体会到无法言说的滋味,失去太多。
我是最近才知道说抑郁的人不习惯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感觉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这样很不好,感觉是缺陷。
这么一个知识点,我十几年后才知道,而且是无意中看到。我现在除了知道一点疾病症状如情绪低落,悲观绝望之类的,感觉对心理知识实在匮乏,我希望能在这里从老师处学一点知识。
更详尽的关于焦虑抑郁性格特征或其他各方面的解读。好让我更认清自己。当我身处异于常人的表现却对发生的事完全不懂,又因为造成的痛苦在其中挣扎,真的很可怕。
一辈子就这么浑浑噩噩不明不白过去
我想先说明一下,在临床上写诊断,焦虑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什么之类的。
这个其实是写给同行看的,而不是写给患者看的。
(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这个体系是从西方引进到国内的。很多西方的国家医疗保障系统会有一部分费用是覆盖心理咨询这个部分的。所以他们会写上诊断某某,中度抑郁。因为会有医疗。)
而实际在临床应用中,会发现很多人会拿“焦虑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神经症”。
做成一个标签往自己身上贴,反而对于症状的改善和调整形成障碍。
(客观来说,诊断只是表示当下的状态,并不是绝对的。所以,也不需要去把那个东西绝对化)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焦虑是什么?其实焦虑是指向未来的恐惧。相对于更多的时候是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产生一些担忧。
客观的说,焦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适度的焦虑对人类的生存和适应社会是有帮助的。比如说考前焦虑,比如说演讲前焦虑,比如说出门、出国,焦虑。这些时候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保持警觉、那我们在生理上,行为上都做相应的调整,以应对将要来临的事情。
身体上会有心慌,胸闷,气短,脸红,手抖,出汗或者尿频,经常想要上厕所,轻微的拉肚子、晚上睡不好,睡不踏实。
如果长时间处在焦虑的状态,并且这个焦虑并没有外在客观的事在发生。也就是说是平白无故的,莫名其妙的,我担心“我自己会不会得绝症,会不会有意外”不切实际的担心就是病理性的焦虑。
病理性的焦虑,极度害怕,极度紧张、有类似惊恐发作的状态,能还会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
容易焦虑的人,其实更多的时候也是让自己长期处在一个对于未来的事情的恐惧当中。所以这样的情况下通常会有以下思维习惯:
一,消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说:我不行,我不能,我害怕、万一、怎么办?
二,负面聚焦面:对同样的场景,他人说什么他都会把焦点转移到负面的想法上面。很少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jbjs/2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