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素有“苦夏”一说,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这一时节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所以,三伏养生保健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三伏天怎么吃才能不生病。
初伏:年7月16日—年7月25日中伏:年7月26日—年8月14日末伏: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咱们老百姓过三伏有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
这里主要是提醒大家,三伏这段时间的饮食不能凑合,而是要做到精心搭配,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尤其是夏天温度高,出汗多,容易耗气伤阴,所以我们在三伏天,饮食上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饮食应多酸多甘古人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每到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喝冷饮,这无疑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会令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等病症。
中医认为暑湿对脾脏不利,三伏天的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夏季归心,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益气养阴的食物,如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等也可以有选择的多吃一些。
饮食要补气去火炎炎夏日,会让很多人火气上涌,情绪往往不受控制,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常常出现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
因此“去火”就成了夏日食补必修课,夏季食物一般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热的蔬果;还可以推荐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
冬病夏治在三伏中医讲究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在中医理论中,一般认为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人体阳气处于旺发之时,则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因此常在伏天进行冬病夏治。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若有相关症状请先咨询中医师,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效果更佳。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1、《三伏天养生有诀窍》,李迪,百姓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lcbx/2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