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本文转自:北方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报
天津北方网讯:疫情来袭,对于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可能出现焦虑烦躁、恐惧、郁闷等负性情绪。医院心理科主任谷岩、天津工青妇心理服务中心心理专家曹文杰表示,建立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同时也有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战胜疫情。
接纳自己情绪变化
“最近,一位女士通过电话述说自己经常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手脚还时不时地冒汗,晚上睡不着,总是心神不定,不知道做点儿什么好,并且比较烦躁,但是不敢和家人说,好多天了也一直不能缓解。”曹文杰接受采访时说,人们如果在疫情期间出现了类似的表现,首先要学会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允许自己有负性情绪,也允许表达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为心理减压,比如找人聊天倾诉、听听音乐、读书绘画等。如果因为担心、焦虑、恐惧导致出现身体反应或影响了正常生活,可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和帮助。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是应对疫情最好的“良药”。要做到作息规律、合理规划生活、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恐惧情绪。稳定情绪是自我心理调节的第一要务,也是抵御疾病的重要武器,为此要尽量保持生活和作息的稳定,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充足的睡眠是放松身心的基础,要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坚持早睡早起。在午饭后,还可以适当休息,以30到60分钟为宜。适量锻炼,可保证身心稳定。在自己可以活动的范围进行一些积极的运动,比如广播操、太极拳、瑜伽等,还可以进行短呼长吸式的呼吸练习,用呼气把不良情绪“吐出去”。也可慢走或原地踏步30分钟,或跟随网上的一些运动博主进行“云运动”,强身健体。
积极心态应对疫情
疫情期间,人们在家里“宅”的时间长了,可能会产生孤独感,这时要多与家人、亲朋好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受,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在与人交流后,内心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情也会舒畅许多。住在疫情封控区、管控区的人们,每天可以与家人朋友多打打电话、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lcbx/2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