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三分钟心脏漏跳一秒没事吗别低估了


很多参与体检的小伙伴在拿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报告时,会被告知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或房性期前收缩”,产生过度焦虑和担心;当然,对于一些患有诸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房性早搏更是十分常见。

那么,何为“房性早搏”?房性早搏严重吗?小编就带大家揭开这看似神秘的层层面纱。

什么是房性早博

想知道“早搏”是怎么回事,得先了解我们心脏的正常工作模式。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就像一部“发动机”,有规律、有力地搏动,给身体其他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这部“发动机”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就像一部四缸动力传输系统。

控制这部“发动机”运转的指挥官叫作“窦房结”,它位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之间,能自己产生电信号,就像我们电脑的CPU一样。这些电信号通过心脏上面的“电线”(心脏传导系统)和“中转站”(房室结)广播到整个心脏,让心脏有规律地跳动。

命令先传到心房,再由心房传到心室。正常情况下的心脏跳动节奏叫“窦性心律”,而“窦性心律”的心脏跳动基本频率是每分钟60-次。要是出现窦性节律以外的跳动,或者心脏跳动的频率增加或降低,那就叫“心律失常”。

早搏呢,就是“过早搏动”或“提前搏动”。比如,“房性早搏”,就是心房在接到“窦房结”的行动命令之前,擅自提前行动,导致心室也跟着提前行动。而在正常的心脏节律中,提前行动了一次,就是早搏。要是心室在没有任何行动指令之前就提前行动,这种提前行动我们就叫做“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也有胸闷,乏力等症状,也有可能无任何症状。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等患者中,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引发房性早搏的原因是什么?

房性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正常人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脏持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房性早搏的人会达到60~70%,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咖啡,失眠,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偶尔的房性早搏发生时,大部分人并无不适的症状,或仅仅感到心脏“漏跳了1下”,或1次跳得很重,或心脏扭动一下等感觉。

如果房性早搏过于频繁的发生(每分钟在6次以上),就会引起明显心悸、胸闷、头晕不适,心脏有"停跳感",搭脉搏有间歇停顿。频发的房性早搏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查找有无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发热、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病因,并积极进行基础病因的治疗。

不要低估了房性早搏的危害

一项例患者参与的日本研究中,有64(0.8%)例有房性早搏(>心跳总数的10%),随访14年后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

这项研究发现,房性早搏是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两者的关联性在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房性早搏增加了心力衰竭与卒中的发生率,在高血压患者中可加重舒张功能不全。

如果患者出现频发早搏,尤其是存在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及时就诊干预。

使用智能心电衣进行动态心电筛查APP线上查收心电报告

总结:

1、如果频发的房性早搏并没有查出特殊的病因,也是需要积极治疗的,这是因为其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颤、最后导致心梗、卒中等。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筛查出房早、房颤等心律失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lcbx/226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