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源于心阳不足一张方子,补心阳治耳


天津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794.html

你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

曾经有人问我,中医里面的一些理论,是怎么形成的。比如说,心开窍于舌,寄窍于耳。这个理论,古人为何如此归纳呢?心和耳朵,到底有啥关系呢?

对此我想说,从现代医学解剖的角度看,心无论跟舌,还是跟耳,关系不大,甚至没关系。古人之所以这么归纳,完全是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出的规律。

也就是说,古人发现,出现在舌或耳上的问题,通过治心,能够解决,这才归纳出“心开窍于舌,寄窍于耳”的规律。

你来看下面这张医案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29岁。

什么毛病呢?耳鸣一个月,用了各种办法,都无效。后来,患者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脉象细软无力,舌淡红,苔薄白。仔细询问,患者现在听力奇差,除非有人在他耳边用力大喊,否则他啥都听不见。而且,耳朵里经常有一阵阵长鸣声。

另外,患者平时感觉畏寒怕冷,心中常有心悸之感。

了解到这些以后,开出一张方子。

桂枝,炙甘草,石菖蒲。水煎服。

拿过方子,患者、家属都觉得奇怪。三味药,加一起才20多克,能治病吗?

抱着试一试的心思,患者服用。结果,患者用了2剂,顿觉心悸之感减轻,身体畏寒之感基本消失,听力随之明显提升。

接着,再投2剂,患者药后耳鸣之感全消,听力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现在,我们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这个患者辨证,是一个心阳虚。

心阳受损,温煦失常,患者就觉得畏寒。心阳不足,心神不安,所以心悸心慌。

更重要的是,中医早就认为,心虽然开窍于舌,但寄窍于耳。因此当心阳不足的时候,耳窍失养,所以产生耳鸣、耳聋。

这就是基本的症候分析。

所以说,当时用到的方法,是温通心阳开窍。方中,桂枝和炙甘草,温通心阳,补益心气。石菖蒲,开窍。通过这样精简的三味药,解决了患者的根本问题,患者的耳鸣就恢复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ysjk/229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