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有什么危害5个表现要多留意,做


一到冬天,不少中老年人表现出呼吸不畅、憋气难受等症状,如气短气促、胸闷心悸、上气不接下气、咳喘不停等,有的走路都很困难。

大家普遍认为是身体衰老、年纪增长的正常现象,顶多用消炎止咳的药物应付一下。其实,这些现象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可怕的疾病——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COPD。从名称可知它的病位、病因、病程:

病位:肺部,人体呼吸重要器官。

病因:阻塞,呼吸道不畅。

病程:慢性,目前不可治愈。

仅通过名称,人们容易与感冒、鼻塞、咯痰等问题联系起来,其实是严重低估了慢阻肺的凶悍。慢阻肺是全球影响广泛的呼吸道疾病,以炎症、咳喘、多痰、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会引起全身多器官衰竭。

我国是慢阻肺的“重灾区”,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曾发表《中国成年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有患者近1亿人,40岁以上中老年人患病率超过13%,也就是8个人里就有1人是慢阻肺患者。

在我国居民病亡原因里,慢阻肺目前已攀升至第3位,前两个是心脏病、脑血管意外。但心脏病是含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梗等“组团”的疾病,脑血管意外是脑溢血、脑梗“打包”的疾病,慢阻肺是单一病种。如果论单个病种,慢阻肺可能是排名第一的病亡原因。

慢阻肺以肺部功能出现障碍为表现,以咳嗽喘息咳痰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它有5个鲜明特点:

一生一熟:居民对病症认识非常低,但很多人又听说过这个病名。

一低一高:平时知晓率低、检查率低、诊断率低,病症发展到后期死亡率高。

一轻一重:症状平时轻描淡写,实际上会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超过半数初诊就是重症。

一入一出:入冬或气温剧烈变化就加重症状,多数需要就诊住院,但一出院很快复发,非常折腾。

一少一多:没有专用药物治疗,对症药物选择少,但致病因素和诱发条件非常多。

慢阻肺本质是肺部受损后出现呼吸气流受限、气道受阻,气道壁明显增厚,通透性下降,如同双向八车道的高速路,逐渐变为四车道、双车道,甚至单行道,车道迅速减少,但车流量不变,道路压力剧增,反映在呼吸上就是阻力增大、费劲、气喘、缺氧,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可以这样理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是慢阻肺的前期表现,随着病情加重,肺功能大幅下降,就成为慢阻肺。如果遇到气温下降,中老年人稍微受寒,不慎诱发咳嗽、憋气,只能居家吸氧或送医就诊,有的甚至整年都离不开氧气瓶,这时如果遇到呼吸道感染疾病、瘟疫袭击,很可能撑不住。

所以,提前识别和预判慢阻肺,及时干预和防范,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有5个症状要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ysjk/234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