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邹紫记者戴虹红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萧山的何奶奶和范爷爷都因为气急乏力明显来杭州医院就诊,检查发现他们血常规均提示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大细胞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值)。经过血液科详细的询问和检查,发现两位老人都有明显的贫血貌、牛肉舌。何奶奶因长期食素,而范爷爷因牙齿功能欠佳,长期将蔬菜煮烂后再吃。在检查中发现,他们体内的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9(叶酸)的严重缺乏,被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医生给两位老人补充了相关造血原料,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乏力症状明显改善,舌苔也没有入院时那么光滑,同时胃口也比之前好多了。“就这么普通的叶酸片和维生素B12怎么这么灵的。”范爷爷感叹。
什么是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这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一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罗文纪介绍,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摄入不足:长期素食者;缺少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过度烹煮造成叶酸的丢失。二是需要增加:青少年、妊娠及育龄期妇女;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衰长期血透维持的患者,对叶酸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三是吸收不良:老年患者,消化系统炎症、肿瘤、胃切除、小肠功能障碍患者等。四是药物影响:包括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等。五是先天及后天性内因子缺乏:后天性内因子缺乏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为贫血、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活动后气急明显等症状,部分患者伴轻度黄疸;或是舌炎,舌面光滑、味觉消失(生活中常说的牛肉舌,光滑无舌苔),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和便秘等;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皮肤感觉障碍或刺痛等深感觉障碍;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共济失调等。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可通过血常规、骨髓和其他相关检查来确诊。如何治疗?罗文纪介绍,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补充缺乏的造血原料,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达高峰,血红蛋白可在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如果贫血改善不满意,需考虑合并缺铁可能,及时补充铁剂。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相对较慢,但大部分患者仍然可恢复正常。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lcbx/2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