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


雍正继承皇位是否合法,与“孝庄下嫁多尔衮”“顺治出家”成清朝前期的三大疑案之一;若康熙真的想传位于十四子的话,遗诏应该是这样写“皇位传位於皇十四子”,如此如何改成“传位于皇四子”呢?其实这种说法“传位十四子”压根不存在。

而且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康熙晚年着重培养皇十四子,想要将其立为皇太子,但其实皇十四子真的与太子之位相差甚远,不是一星半点,从康熙给他的封号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雍正将康熙“遗言”当成遗诏颁布,诸皇子站在胤禵这边,朝廷上下也就此事议论纷纷

康熙病逝的第四天,雍正便公布了所谓的康熙留下的“遗诏”,其实内容是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作的遗言,遗言的篇幅很长,大概的意思是:我自十年前便觉得身体不大好,所以在十年前便酝酿着要说的遗言。

遗言说的是什么呢?

其实要紧的事情,也就是关于谁继承皇位是一句没提。

遗言主要包括这几部分:

总结了康熙的一生;

举例说汉高祖传遗命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与长孙无忌的做法不好;

康熙担心他百年以后会有小人在他弥留仓促之际,可以自行废立,临时推立一人为皇储。

“或有小人希图仓卒之际废立,可以自专推戴一人,以期后福。朕一息尚存,岂肯容此辈乎?”

据说,当年康熙立了这个遗言以后,大学士们都觉得很茫然,这个遗言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若说这是“遗诏”,但又没说明到底将皇位传给谁?

所以大学士们修缮完以后问康熙:“这份遗言应当存在哪里?请皇上明示!”

康熙是这样回答的:“我说的话都在上边了!”

“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披肝露胆,罄尽五内,朕言不再。”

总而言之一句话:雍正颁布的康熙留下的“遗诏”就是这份“遗言”,只不过在康熙留下的遗言后边加上了一些关键信息:

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我躬,必能克成大统,著继我即皇帝位。

皇四子人品贵重,我很满意,能承继大统,继皇帝位!

雍正将康熙的“遗言”抄录一遍,加上了将皇位授予皇四子继承大统的尾巴,然后颁布天下。

在雍正颁布“遗诏”之时,很多的王公大臣们看到熟悉的康熙“遗言”,再看雍正颁布的“遗诏”,就是在立储的关键问题上不一样,所以“矫诏篡位”的说法便传开了。

若说“篡位”,篡谁地位呢?

自然是皇十四子:胤禵,胤禵才是众望所归的皇位继承人。

所以有人说:“圣祖皇帝原先是打算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雍正将‘十’字改成了‘于’字篡了位。”

还有人说:“圣祖爷第十四子原名是‘胤祯’,康熙的遗诏写的是‘皇位传十四子胤祯’,雍正将‘十’改成了‘于’,将‘祯’改成了‘禛’。”遗诏便被雍正篡改为“皇位传于四子胤禛”。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在玩文字游戏,但凡是熟悉清代皇子书写制度和文字用法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

清代皇子的写法,都会在几子前边加上“皇”字,是绝对不允许变动的,比如四子,就会写成“皇四子”;八子,就是“皇八子”。

而不能直接说几子,是不符合制度的。

所以说遗诏中写成“皇位传十四子”,压根不可能,康熙与雍正都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若是要将“十”改成“于”的话,必定是变成“皇位传皇于四子”,语言就不同。

而且,在当时,“于”与“於”是不通的。

在当时如果要说将皇位传于谁的话,一定是这样写“传位於谁”。

若康熙想要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应该在遗诏中这样写“皇位传於皇十四子”,这也要怎么改呢?

所以说雍正篡改遗诏是不可能的。

如此看来,雍正压根没有更改康熙立皇十四子为继承人的遗诏,更没有篡位一说,康熙压根就没有让皇十四子登基称帝的遗诏。

我们再返回头来看雍正,属于沉稳、干练、话少但干事稳妥的人,他自然不会堂而皇之的将康熙五十六的“遗言”加上传位于换世子的尾巴,颁布天下。

雍正强调的是康熙临终的“遗诏”,康熙五十六年确实没有说具体要将皇位传位给谁,但是在临终之前确实立了传位于皇四子的遗诏。

那么,为何康熙不会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呢?

在经历皇太子两立两废,康熙后期九子夺嫡后,康熙确实心力交瘁。

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就接连多日失眠,然后又生病;到了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康熙自己说自己的右手麻木,已经不能用右手提笔写字。

到了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再次废太子,伤心劳神,身体越来越不好。

次年整个春天康熙都躺在床上,病情还跟以前差不多,心悸加剧,双眼看东西都很困难。

不过因为西部战事起,康熙不得不硬撑着上朝,处理朝政事务。

到康熙五十九年,西部战事取得胜利,康熙的心情也不错,病情也有所好转。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零时,康熙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让雍正“速归”;

到了凌晨的时候,胤祉、胤禩、胤禟等继位皇子、隆科多都在康熙的病榻前,隆科多在康熙病榻前宣读遗诏: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我躬,必能克成大统;若继我登基,继皇帝位。

雍正是得到召见才到康熙病榻前的,差不多已经是上午九点多以后。

而当天雍正又被康熙多次召见,到了十九时到二十一时之间康熙病逝。

可以看得出到了十三日上午的时候,雍正进康熙的寝宫,康熙还很清楚,告诉他自己的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

而当天晚上七点以后便突然病逝了,

所以关于康熙具体死的细节并没有详细地说出来,所以给了人们瞎想的空间。

所以关于康熙的死也有很多种说法:

第一种:雍正毒杀篡权之说

当时最为流传的说法是:雍正给康熙喝了一碗参汤,不知为何康熙便突然去世了,雍正得以继位

也就是说康熙是被雍正毒杀的。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很肤浅,只能是作为街头巷尾的消遣罢了。

康熙稳坐皇位六十载,每天的饭菜都会有专人负责,而且要经过严格的查验,更何况此时满朝文武的眼睛都在盯着康熙,雍正想要在这个时候在康熙的参汤里下毒,属于没事找事。

更何况康熙是不喝参汤的,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在江南制造曹寅病重时说:

“南方庸医,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须要小心。曹寅原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

可见康熙是根本不吃参的,若雍正真想毒害康熙,自然要根据他的生活习惯来,即便雍正再愚蠢,都不会再康熙不吃的东西里下毒。

第二种说法:雍正与隆科多勾结在一起,又威胁畅春园的协力太监梁英,将值班的侍卫都调走,偷偷地更改了遗诏;康熙等不来皇十四子,又见病榻前皇四子篡改遗诏,一气之下撒手归天。

这个说法在电视剧中我们见过,纯属于捕风捉影,编造得很是离奇。

总之,根据可考证的资料可以推断:康熙是死于心脏病,心脏病爆发而突然病逝的。

康熙虽然喜好骑射等户外活动,但毕竟在位60年,劳心劳神,很容易得心脑等疾病。康熙五十四年后因太子与九王夺嫡之事太伤心力,得了心脏病,所以才会右手不能写字。

后来头晕、心悸得更厉害,一阵心跳以后,脸色都变了。

长期失眠、手脚浮肿等等很多的症状都可以证明康熙确实是死于心脏病。

在当时,说实在的,确实无药可医。

至于雍正继承大统遭到这么多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这几点:

1、若康熙真想传位于皇四子,为何不提前让他知道呢?

2、康熙一直到死都没有更衣,一直到康熙病逝皇四子扑地痛哭后,起身亲自为圣祖更衣。

可见康熙一开始病情没那么严重,必定是受了某种刺激才突然病逝的。

所以很多人怀疑:必定是康熙传位于皇十四子,而雍正跟康熙说了什么,刺激康熙生气之下突然病逝的。胤禵

这些说法不管是小说演义还是野史,都说得言之凿凿,好像是真的一样,纠结的出发点就一个:康熙是要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而非雍正。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康熙为何不会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

胤禵确实有统率才能,在战争中发挥了统帅作用;

胤禵得以出征,说明康熙喜欢并且重用他。

而且胤禵确实也有一定的威望,比如康熙六十年胤禵回京,文武百官京郊迎接;

不过胤禵的威望也不是说非常的高,比如有的大臣不奉召,有的大臣还在请求复立胤礽为太子,可见胤禵并没有得到朝廷上下一致的认同。

若是认为胤禵是预定的皇储,是对胤禵的威望做了过高的估计。

康熙重用、培养胤禵,若是将来条件成熟将其封为皇太子也是有可能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胤禵的亲信何图说:胤禵在初到西北的时候确实名声很好,但是慢慢地开始开门纳贿,敲诈文武百官的钱财,上梁不正下梁歪,下属也跟着胤禵学。

胤禵确实在西北“赚了”不少钱,一次给胤禩就送了20万两,给了胤禟6万两。

如此贪小财,怎么适合做皇储呢?

而且康熙在将胤褆封为征西大将军时,为了让胤褆能够号令蒙古王公,所以给了胤禵“王”的名义,但并没有王号;在大清若是正式封王的话,都是有王号的。

比如皇四子胤禛被封为雍亲王

胤祉被封为诚亲王

胤祐被封为多罗淳郡王

都有明确的名号。

而胤禵并没有名号,所以他并不是正式的亲王。

康熙五十八年,胤禵的女儿出嫁,康熙将其封为郡君,女婿则是多罗额驸。

按照大清的制度:只有贝子的女儿才被封为郡君;亲王的女儿是被封为郡主的。

可见在康熙的眼里胤禵还只是一个贝子而已,所以只能是贝子的待遇。

康熙六十年胤禵回京城,并不是自己主动请求的,而是奉诏回京。

胤禵的集团成员们并不将此次回京看成是好事;胤禟为了能够知道康熙的心思,特地讨好康熙身边的太监李坤等人,可见他们知道胤禵还不是康熙心仪的皇储。

而且贝子距离亲王,还有贝勒、郡王三个等级,这可不是一般的差距,要知道若已经被封为亲王的话,有很大的希望被立为皇储,而仅仅只是一个贝子,希望渺茫。

康熙甚至斥责胤禵想要以贝子的身份得到皇太子的威望简直是不自量力,可见康熙的等级观念是很强的,在名分上不会随便假与人,连个真王的名号都没有,去说胤禵被康熙定位皇储确实是不可能的。

康熙晚年最痛恨的便是结党营私之人,胤禵与胤禟、胤禩等人的关系很是密切;

而且胤禵为了得到康熙重臣李光地的支持,礼遇他的弟子陈万策,称呼其为先生;

而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招贤纳士,结交文人,为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声望。

胤禵的所作所为,自然都在康熙的股掌之中。

还有人认为康熙之所以将胤禵派去西北是破坏他谋位的妙招,不过这种说法也只是揣测。

总而言之康熙对胤禵的态度只能是鉴于他比较单纯、能干,钟爱与他,希望他能建功立业,确实想要培养胤禵,作为一个皇太子的储备人选也无不可;只是胤禵并不够成熟,又跟胤禩等人来往亲密,确实影响了康熙对他的信任,只能说他是康熙考虑作为皇储的人选之一,并不是唯一的、最理想的一个,不是预定的皇储,更不是想当然的皇储。

既然皇十四子胤禵都不是康熙最理想的皇储人选,何来雍正篡夺皇十四子权之说呢?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雍正的第四子弘历,深得康熙喜欢,康熙在晚年考虑继承人时考虑得比较长远,不仅要选皇储,还要选皇孙,爱孙及子还是很有道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ysjk/2177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17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