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梦半醒半睡不睡程门雪和胃安眠的方子


点击??????免费领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睡眠的问题。

生活中睡不好觉的人有很多,而且不知道怎么办。

先跟大家说说当代大医程门雪,治疗失眠的验方和验案。它记载于《程门雪医案》。

有一个45岁姓姚的女子。就诊时间,是年的2月3日。

晚上睡不好觉,睡不熟,常常半梦半醒、半睡不睡的状态。一熬就是一宿。第二天头晕脑胀,全身乏力。

患者自述,胸闷。胸口处闷闷的,有时候心悸不安,心一直放不下来,就没法睡踏实。

到程门雪处求医的时候,患者脉象滑濡,舌苔薄。平时食欲不好,吃东西没什么味道,经常嗳气。

程门雪前辈开的方子——

制半夏6克,北秫米(包煎),茯苓,炒谷芽、炒麦芽各9克,炙远志3克,佛手柑4.5克,白蔻壳2.4克,煅瓦楞子12克(先煎),生薏苡仁12克,陈皮4.5克,紫苏梗4.5克。

这个是主方。后来程师又在二诊、三诊的时候,加入杏仁、佛手花、淮小麦、瓜蒌皮、枳壳等,那是后话,先不去细说。

现在聊聊,一诊时开的这个方子。

关于此方的最终疗效,医案里没细写。在三诊的时候,患者不寐、心悸、胸闷、嗳气等都已经缓解。无效的方子,是不会收录于程师专著里的。

患者的主要问题胸闷、心悸心慌、食欲不振、嗳气频频。是脾胃不和、气机郁滞。

食欲不振、嗳气频频,脉濡,患者脾虚有湿,脾气郁滞。脾虚,运化不佳,导致胃纳就差,引起食欲不振。胃气不降反升,导致嗳气。脉濡,可以看作是脾虚有湿,流于脉道引起的,当然也可以视作脾虚,气血不足,脉道失养。

脾胃是一身气机运转的中枢。脾胃气机郁滞,就一身气机不畅。患者胸闷、心悸、心慌,就是心胸气机不畅的表现。

患者睡不着的根由在脾胃。胃不和,气不畅,则卧不安。

自然是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程门雪老师当时用的配伍里头,半夏和秫米是《黄帝内经》里头的名方,专门用于调治脾胃不和所致的不寐。半夏可以燥湿和胃降逆,秫米可以健脾安中养神。

陈皮、半夏、茯苓,是二陈汤,是化痰湿的重要方剂。陈皮可以行气除湿,茯苓可以健脾利湿。

谷芽、麦芽一方面善于和胃,一方面具备升发调畅之性,可以理气行气。

佛手柑、白蔻壳、紫苏梗,是调畅气机的药。其中佛手可以疏肝和胃,白蔻壳可以理气宽胸,紫苏梗可以调畅上中二焦之气。患者胸闷,三味药把郁结之气打开。后来加入杏仁、枳壳、瓜蒌皮、佛手花等,也都起这个作用。

薏苡仁可以健脾利湿,解中焦湿邪。煅瓦楞子和炙远志,可以化痰除湿。远志可以安神。瓦楞子是传统安神药,但有重镇之性,可以配合远志、淮小麦安养心神。

这个配伍的特点,我的想法是,它没用磁石、琥珀之类金石之品。中医治失眠,喜欢用重坠之品。医案里患者脾胃虚弱,这些东西用下去,怕消受不起。程师充分照顾到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和胃化痰、行气安神为基本准则,努力调畅患者体内的气机,最终取得疗效。

大多数人还是要考虑以清热去火、交通心肾、养心安神等方面去论治,但源于脾胃不和、痰阻气滞所引起的失眠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肥胖的人,半夜睡不好觉,动不动觉得胃胀胸闷,苔腻脉滑。就得考虑用和胃理气之法。

本文理论依据:《程门雪医案》、《中药学》、《方剂学》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不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点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wth.com/jcff/1875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171号-5